目錄
黑眼圈的成因是什麼?
黑眼圈是許多人的困擾,造成困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黑眼圈,會讓人看起來很疲累、沒有睡好、沒有精神的感覺。當然其實不一定是真的很累或者沒有睡好,但有黑眼圈看起來就是會讓別人有這樣的感覺、印象,許多女生可能會尋求遮瑕膏,用化妝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,但是當卸妝之後仍然會有原形畢露,漸漸形成「不化妝就不敢出門」的現象,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從根本來解決黑眼圈這個問題?那到底為什麼會看起來暗沈呢?首先你要先知道,為什麼會「真的黑」,或「看起來黑」?
通常黑眼圈的成因有以下5點原因:
- 皮膚太薄:常因老化導致皮下脂肪或膠原蛋白流失
- 暫時性血管明顯:沒睡飽、大哭、鹽分攝取過多、生理期、懷孕末期的水腫導致。
- 表皮粗糙:異位性皮膚炎、過度摩擦、反覆接觸性皮膚炎都會導致表皮粗糙。
- 色素沉積:可能跟日曬、發炎、遺傳(亞洲人或黑人很多)
- 血管增生:過敏性鼻炎、鼻塞、慢性鼻竇炎導致血液循環差,微血管增生。
黑眼圈的類型有哪些?
色素型黑眼圈
因為先天遺傳或後天色素沉著所產生,因為體質遺傳的關係,有些人眼睛周圍的皮膚,先天就比鄰近部位的皮膚色素深暗且量多,外觀上就會顯現出暗灰色眼圈。患者通常眼窩較深邃,眼輪匝肌比較肥厚,也常常有家族性頃向。色素型黑眼圈其實在中東、印度人種很普遍,東南亞國家、原住民也可以看到這種遺傳。
至於色素沈澱的患者,往往導因於眼部皮膚的慢性發炎,患者可能是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。藥物疹、陽光曝曬,過敏性結膜炎、長期搓揉眼部也會有局部色素沉著。化妝品使用不當也會導致眼皮色素沉著,眼皮色素沉著主要是因為,不正確的保養卸妝方式,慢性刺激皮膚造成色素生成,眼皮的防曬也是需要注意加強的。
血管型黑眼圈
因為眼睛周遭血液循環不好所造成的,是我們最常看見的一種黑眼圈。這類型的黑眼圈可能和體質有關,多是因為睡眠不足或是有伴隨著,鼻部過敏、鼻塞等疾病。眼睛周圍的表皮較薄,使皮下的血管及肌肉組織容易顯現,如果眼部的靜脈血流不好、血管擴張,會造成藍黑色陰影,眼圈看起來呈現黑青色。熬夜是黑眼圈的罪魁禍首,當過度疲勞且休息不足時,自主神經就會發生失調,造成血管血流迴圈不暢,引起眼輪匝肌及眼瞼皮膚靜脈的血流瘀積,呈現出暗灰色的眼圈。女性在月經前、懷孕末期、更年期,或年紀大時,由於內分泌發生變化,血液停滯不前,會使得眼圈顏色加深。
睡眠不足會加重血管型黑眼圈因為眼睛附近的血液循環與鼻子相通,過敏性鼻炎,鼻竇炎等都會使下眼眶血液循環變差,使血管擴張水腫,造成藍黑陰影。眼窩或眼瞼的靜脈瘤或靜脈曲張,以及眼瞼長期水腫,也會引起靜脈血鬱塞,嚴重時微血管破裂而產生紫斑,會使黑眼圈加劇。
皺紋型黑眼圈
眼皮老化鬆弛,皮膚的皺摺紋路形成眼部的陰影。日曬與老化:由於紫外線會穿透眼圈表皮,造成真皮內的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纖維變性及減少,使眼皮血管周圍局部的支撐力降低,失去彈性造成眼周圍皺紋的產生,下垂的下眼皮合併皺紋之皮膚,會使黑眼圈加劇。
表情與皺紋:由於要阻隔外在的侵害,眼皮每天都要眨動一萬次以上,這樣頻繁的運動,會使支撐眼皮的真皮纖維受損而流失,造成眼皮的鬆弛與脆弱。表情豐富、習慣眨眼的人,容易在眼週形成皺紋。乾燥與保濕:眼皮的保水功能差,皮膚薄弱又缺少豐富的皮脂腺,很容易角化粗糙,形成皺紋,發現初期的小細紋,就必須加強保濕,眼週肌膚如果長期處於缺水、缺乏潤澤的情況,小細紋會日益加深,形成深刻的皺紋。
眼袋型黑眼圈
老化:隨著年齡的增加,皮膚失去彈性,長期的重力影響,使眼皮的皮膚下垂且肌肉脂肪組織澎出,眼袋於是形成。
先天:有些年輕人由於遺傳的關係,眼皮下的脂肪球特別發達,眼袋在二十多歲就很明顯,顯的眼皮澎出,造成黑眼圈的外觀。此種情形需考慮經由結膜切開術將下眼皮內過多的脂肪去除,使眼袋消失於無形。
暫時:因為熬夜疲勞、大哭,或是攝取過多鹽分、水分,淋巴組織循環不良,蓄積過多水份,眼皮因而浮腫。暫時性的黑眼圈只要改善眼部血液循環,就可能消除,但是如果形成太久,可能會轉變為永久性眼袋。
如何分辨自己是哪一種黑眼圈?
用手摸摸看有黑眼圈的地方
如有粗糙、脫屑,比較會是色素型。但如果摸到一小塊脂肪凸起,那比較偏向眼袋造成的結構型。
用手壓壓有黑眼圈的地方
如果輕輕按壓,發現顏色會變淡,那就偏向血管型。因為微血管再按壓的狀況下,血液被擠開,顏色就會變淡。
照鏡看看有黑眼圈的地方
如果上下眼皮都呈現黑,或很小的時候就黑,那可能是天生的色素型,如果整個區域的高低起伏大,看到明顯凹陷,那就偏向結構型。
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,或有相關內容合作、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,
歡迎隨時與《Dr.健康網》聯繫:[email protected]
健康資訊不漏接,歡迎加入《Dr.健康網/達特數位健康》社群:
Line:https://drhealth.pse.is/addfriend
FB:https://drhealth.pse.is/55bh39